今天,讓我們一起拿出童年回憶--貼紙簿。
如果你不是阿嬤而是乖孫,那我解釋一下,貼紙簿是一種黃色膠質的紙所製作的筆記本。把貼紙貼上去後,可以輕易撕下來重貼,不會弄壞貼紙,也不會弄壞筆記本。在我們童年時代,父母和老師們很喜歡發貼紙當作獎賞,所以我們就可以用貼紙簿蒐集起來。
因為這些貼紙可以撕下來重貼,所以我們可以輕易地改變配置。那麼,假使你要告訴小劉,這些貼紙怎麼放在貼紙簿上,你會怎麼作呢?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好了。
呃嗯,我可能會告訴小劉,這張貼紙的邊邊,距離貼紙簿紙頁的左側邊邊與上方邊邊多少公分。
那第二張呢?這時候,我應該會告訴小劉:
有發現嗎?我們決定每張貼紙位置的方式,是
如果我們把每張貼紙當成區塊元素,會怎麼決定
沒錯,就是設定
例如,我們可以想一想,如果我們要把這些貼紙變成下面這樣,會怎麼處理呢?
等等,在開始切這個貼紙簿頁面以前,你應該會問:為什麼今天突然開始做貼紙簿了?這種醜不啦嘰的網頁,根本不會有人想看啊!
沒錯,在現實生活中,不會有任何網站長成這種色塊的樣子。但是,只要我們把這些貼紙美化,或者加上內容以後,就會是我們平常在用的網站囉。如果不相信,讓我們看看幾個案例。
沒錯,其實我們可以把各種絢麗的網站,都看做古早時代的貼紙簿。當我們在製作網頁的時候,會先把這些大張的貼紙,這些大的區塊元素先寫出來,把整個畫面切割成幾個主要區域,然後再把圖片與文字這些內容填進去。
這個把整個版面切成各個區塊的任務,我們就叫作「切版」。我們通常會先抓出幾個主要區域,例如上面的大色塊。切完主要區域以後,我們會再把每個主要區域切成更細的區塊,例如圖片的區塊、文字的區塊、或按鈕的區塊。
我們上面看見的貼紙簿頁面,可以說是最經典的版面配置。粉紅貼紙區塊我們稱作「頁首」 (header),中間橘色貼紙的區塊稱作「主要區域」 (main),而最後的綠色貼紙區塊稱作「頁尾」(footer)。有些網頁可能會有側邊的區塊,我們稱作「側欄」(sidebar)。這些區域各自有些約定俗成的功能。
所以,這個貼紙簿的練習,實際上就是未來我們切版的起手式。當我們能夠把每個區塊都放在正確的位置上以後,才有辦法開始讓瀏覽器精確地繪製出整個網頁的全貌。